西南交通大学“剧场模式”
推进轨道交通装备技术产业化
2008年12月铁道部在北京举行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综合监控系统SCADA项目合同签字仪式,西南交通大学及成都交大光芒公司、成都交大许继电气公司联合中标,获得了总额达3.26亿元的武(汉)广(州)、郑(州)(安)、京沪等十三条客运专线SCADA系统集成合同,正在兴建的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将首次实现综合监控管理的统一模式,这笔合同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大学在铁路项目中获得的最大一笔订单!西南交通大学多年来探索发展科技产业的“剧场模式”再次结出丰硕成果,更加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一、“剧场模式”搭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多年来存在的问题。如何建立起依托学科发展形成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产业新技术的应用和装备研制?西南交通大学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发展科技产业的“剧场模式”。即:依托优势学科,搭建产学研互动“剧场”,拓展学校服务社会的通道和能力,面向市场争取大项目,强化组建专兼职结合的运作团队,开放平台吸引教师和学生作为票友、名角参与,加强协调和控制,提升运作效率和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在满足社会现实需求的过程中,发挥师生的价值。
按照这种“剧场模式”,西南交通大学根据自身的学科特色,投资创立了与学科配套发展的“学科型公司”,通过校内、校外的资源整合和产学研合作,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将学校院系、学科的基础前期研究成果“无缝”延续到企业平台,根据国家和市场的需要大力推进企业的应用性技术创新,使得原始技术成果在较短时间内“淬炼”成熟,变得“羽翼丰满”,大大减少了成果产业化的风险,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机遇。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和“优势学科平台”建设学校,是国内轨道交通特色突出、学科完备、综合能力最强的高校之一,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几乎都与轨道交通有关,在教育部的一级学科排名中,交通运输与工程排名全国第_。西南交大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曩学科历史悠久,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曹建猷教授等创办的。。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是轨道交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轨道交通安全、可靠、高效运营的重要保证,涉及与轨道交通相关的电气化与自动化技术、装备及服务,其技术与产业化水平对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轨道交通供电综合监控(SCADA)技术、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列车网络与车辆控制检测诊断技术、轨道交通仿真培训系统,是轨道交通安全、可靠、高效运营的重要技术保证,是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的核心与关键。此外,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及网络信息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对保障系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按照“剧场”模式,西南交大一方面大力建设“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网络通讯安全应用研究中心”,同时积极发挥校办科技产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独特作用,与社会资源、社会资金合作先后投资创办了四家学科型公司,利用企业平台将电气工程学院、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网络通讯安全应用研究中心的技术成果平滑延续到学科型公司,利用企业机制和市场机制,以成果转化和装备研制为重点大力开展企业技术创新,最终将学科研究成果变成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落地开花”。
二、学科型公司整合资源,强强联合,“舰队出海”。
高校创办科技型企业_定要有特色,能够凸显自身优势,同时要善于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联手做强。在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西南交通大学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行业的龙头单位,其学术、技术水平代表了国家水平。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教授为技术带头人,形成了中青年专家教授为骨干、大批青年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稳定的技术创新团队。这支队伍堪称国内最强的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研发团队。多年来,这支队伍承担了国家、铁道部的众多科研项目、形成并拥有一批知识产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钱清泉院士就率领课题组研制成功“电气化铁道远动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依赖进口的历史,并多次击败东芝等对手,在国内外招标中胜出。钱清泉院士敏锐地意识到,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业前景广阔,西南交大完全可以,也应该在装备制造的技术创新和国产化方面有所作为。
大学的优势在于有很强的研究与技术创新的能力,但对办现代企业搞管理、抓生产并不擅长。因此,学校决定精挑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合作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西南交大陆续与上市公司川投能源合作共同投资成立了成都交大光芒有限公司,与上市公司许继电气合作共同投资成立了成都交大许继电气有限公司。川投能源自勺母公司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是四川最大的投资公司之一,具有资本运作与实业投资的丰富经验,而许继电气的母公司河南许继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电气设备制造企业之一,生产管理水平很高。西南交大与川投、许继的合作,能够带来各自的资源和优势,体现了“强强联合”。交大光芒与交大许继一开始就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在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人员组成、研发团队、技术支撑、产品推广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西南交大还积极推行校内产学研合作,探索研究中心与学科企业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形成技术成果产品化与产业化应用的生态链。西南交大智能控制与仿真工程研究中心、网络通讯安全应用研究中心是面向轨道交通应用技术研究为主的研究机构,为了更好地将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装备研制结合起来,西南交大通过其经营性资产投资管理公司——西南交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在成都、深圳成立成都运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永达电子有限公司,并且与仿真中心、网络安全中心一体化管理,强化充实技术研发力量。
四家面向轨道交通、着力装备研制和新技术应用的公司成立后,各有侧重,又相互合作,以联盟形式构建了西南交大服务轨道交通装备业的研发与工程服务体系,为广大教师、研究生提供为参与产学研合作和轨道交通工程的“舞台”。学校电气_[程学院、仿真中心、网络安全中心的教授陈小川、王牣、王奇志、何鸿云、戚建淮等分别兼任四家公司的总经理或总工程师,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脉络。一批学校的青年教师、毕业于学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相继进入企业加盟技术团队,一支支平均年龄只有三十来岁,思想活跃、充满活力的研发队伍在企业中迅速形成。四川省投资公司、许继集团在企业管理、生产组织、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被迅速植入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从一开始就在企业推行。这些学科型企业规模不算大、运作时间不算长,却烙上了“创新生存、跨越发展”的鲜明印记。融合与碰撞产生了强大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西南交大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王初就深有感触地说,学校的科研成果要真正转化,科研人员在企业技术创新平台进行后续开发非常重要。在企业做研发与在学院搞课题有很大的不同,企业的技术创新就像周济部长讲的一定要“落地”,要落在现实生产力上,落在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装备升级上。为此,几家学科型企业引入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把创新与效益联系起来,研发最终落在新产品、落在市场。为了向客户提供满意服务,这些企业都组建了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队伍,利用先进手段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和现场安装、调试服务,响应迅速,受到用户单位的一致好评,与用户建立了长期的互惠合作关系。这就在总体上建立了企业的创新与服务体系,相应地也就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三、“剧场模式”在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中成效显著
西南交通大学在轨道交通电气化自动化领域、在仿真技术和信息安全中,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与研究,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一些专利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将这些专利、技术工程化、产业化是实现科研工作由“上天”到“落地”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工作由“前端”研究过渡到“中端”孵化再进入“后端”市场的完整链条。西南交大将这些“中端”、“后端”的工作重点放到了四家学科型公司上,在企业的平台上将这些专利、前期基础研究工作与行业所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进行对接。不少学校的相关技术作为技术股权进入企业,企业的研发工作实战意味很浓,针对性很强。据不完全统计,成都交大许继电气公司、运达创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交大光芒公司等每年用于研究和开发(R&D)的经费投入都在6%以上。
西南交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与许继集团开始合作,2002年初双方合作推出了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当年就在秦沈客运专线获得应用。2002年8月双方合资成立交大许继电气公司后真正实现强强联合。在不断推广和完善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同时,为满足铁路用户设备管理、事故抢修和信息综合利用的需求,2004年推出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使交大许继公司实现了电气化铁路综合自动化系统装备供应和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运营服务一体化。交大许继公司充分发挥技术和市场业内领先优势,---积极开展电气化铁路相关技术、相关产品的研究,为许继集团拓宽铁路产品,推动许继的相关产品进入铁路市场,使许继集团成为铁路电气化装备的制造和培训基地创造了条件。四年来交大许继公司依托交大铁道电气化人才优势,坚持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在认真总结同内外同类技术与装备成功应用经验的基础一,针对铁路牵引供电负载冲击性、非对称性和非线性的特点,系统地开展了控制与保护的理论研究及装备研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继研发推出了以“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及综合自动化系统”、“牵引供电运营安全保障及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32位微机系列电铁成套保护装置”等系列为核心的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成套技术装备,在国内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牵引供电系统的自动化及管理信息化。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及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国内同类技术与装备中首家通过铁道部鉴定的成果,同时也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我国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_一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全线7个牵引变电所全部采用交大许继公司研制的当时国内第一套适合于高速电气化铁路综合自动化产品——TA21型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及综合自动化系统,为牵引变电所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维修体制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交大许继的众多轨道交通新产品陆续在渝怀铁路京沪线电气化改造、青藏线供电运营管理系统和京津城际铁路中成功应用。“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成套技术及应用”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深圳永达电子有限公司致力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产品开发及服务,通过产学研基地的一系列合作,在轨道交通网络通讯安全领域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已成为国内信息安全领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公司近年来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科技部及铁道部的卡目关信息安全纵向课题,并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形成了永达公司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多个产品。有关网络安全管理平台项目的成果推广应用于铁道部及各路局,完成产值逾亿元,公司承担的国家首个最大信息安全项目一-全国铁路客票安全管理系统,在产品、服务、技术架构、技术实现上有多项重大创新,成为国家“863”产业化示范工程,已树立起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影响力。
深圳永达公司、西南交大还与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IBM)签约在深圳设立有“LINUX联合实验室”,共同进行国内基于Linux的信息技术安全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与中国惠普签约共建“lA-64技术应用研发中心”,在信息安全、linux操作系统、分布式系统三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质技术交流和探讨,共同进行基于IA-64技术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工作。
西南交大以“剧场模式”,按产学研结合方式创办的学科型公司紧紧抓住我国轨道交通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交大光芒、许继、运达、永达公司均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产业化基地,相继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金等的支持。成都运达公司连年跻身成都高新区工业企业纳税百强。据不完全统计,一四家企业的十多项产品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火炬计划,有40多个软件产品获得计算机软件登记。
目前西南交通大学及兴办的学科型公司是国内在建且中标的13条客运专线供电综合监控系统的唯一供应商,其研发的产品应用于近30条电气化铁路,占国内电铁SCADA系统市场的70%以上;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供应商,其综合自动化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率65%以上;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研究、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陆续开发出JJC-1型、JJC-2型,JJC-3型接触网检测车,具备牵引变电站电气试验车的生产能力,技术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约为80%;在轨道交通仿真培训系统领域技术实力与业绩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国内唯_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的列车??应用、系统集成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研发成功国内第一套采用CGI技术的机车驾驶仿真器、第一套全功能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培训系统、第一套铁路运输综合仿真培训系统、第—套调车机车驾驶仿真器,已经投入运用的国产城市轨道列车驾驶仿真培训系统均由西南交通大学研制。西南交通大学正在进行国内第一套3万吨屯重载组合列车司机驾驶仿真培训系统的研制工作。
可以预期,西南交大发展科技产业的“剧场模式”将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快速应用到铁路及轨道交通工程领域,为学校与大型企业、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再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