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科技产业的回顾与展望
西南交通大学科技产业集团
二O一一年九月
第一部分:产业基本状况
西南交通大学的校办产业从1988年在峨眉成立新技术开发公司算起,迄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在成都建立总校后,兴办公司数量激增,到2004年成立学校资产公司—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集团公司)时,学校各级、各类公司数量近一百家。经过近年来产业规范化建设,陆续对部分企业实施关停并转,企业数量大幅减少,资产质量有了明显上升。
一、产业基本数据
集团公司注册资本 |
12550.54万元 |
除现金投入556.4万元外,其余为股权划入; |
集团公司独资及参股企业 |
38家 |
|
持有参控股企业股权的权益 |
21373万元 |
|
优质资产率 |
从早期的约30%上升到目前的74% |
|
学校直接持股公司 |
中铁二局股份公司(600528) |
上市企业 |
四方股份(601126) |
上市企业 |
|
开滦股份(600997) |
上市企业 |
|
成都交大许继电气有限公司 |
正在划转 |
|
成都西南交大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 |
尚未划转 |
|
产业事业编制人员 |
257人 |
含出版社、设计院 |
集团公司参控股企业从业人员 |
约3500人 |
|
相关企业2010年营业收入 |
约130000万元 |
|
2010年度利税 |
约10000万元 |
|
二、2004年以后新增企业投资情况
集团公司成立后通过经营和积累,新投资了15家企业,对1家企业实施增资,合计新增投资12148.75万元。
三、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
通过对全校各院、系、部等单位所属企业的清理,查出学校共有企业96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32家,控股、参股(有限责任公司)企业64家。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对全民企业进行改制或关停,对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资产划转。
目前,32家全民企业中,已有5家企业完成改制为有限公司,7家企业关闭并完成工商注销手续,3家企业实行内部关闭,剩余17家正按教育部有关要求,将继续进行改制或关停并转,进展情况见下表:
序号 |
企业名称 |
注册资本 (万元) |
净资产 (万元) |
未改制原因、计划改制时间及风险控制预案 |
1 |
西南交通大学印刷厂 |
200 |
178.28 |
改制条件不具备,关闭又涉及人员、债务等多种问题 |
2 |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 |
500 |
153 |
正在关闭注销,业务已停止 |
3 |
西南交通大学运达高新技术实业公司 |
1000 |
24 |
正在关闭注销,业务已停止,地税注销要补税 |
4 |
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开发部 |
50 |
-309.08 |
正在关闭注销,业务已停止,需先处理完爆破公司股权 |
5 |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传播公司 |
50 |
0.02 |
正在关闭注销,业务已停止,税务遗留问题待处理 |
6 |
峨眉山大学生旅行社 |
30 |
27.5 |
拟关闭,尚未启动 |
7 |
成都西南交大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研究院 |
3 |
36.5 |
已关闭注销,正在办理税务注销手续 |
8 |
西南交通大学天达决策工程技术公司 |
50 |
37 |
正在关闭注销,业务已停止,涉及学校内部帐务未处理 |
9 |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 |
30 |
85 |
正在关闭注销,业务已停止 |
10 |
西南交通大学通成经济技术开发公司 |
150 |
-2.6 |
正在关闭注销,业务已停止 |
11 |
西南交通大学天鉴实业公司 |
52 |
-7.6 |
正在研究方案,由后勤服务公司负责 |
12 |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工程队 |
68 |
8.8 |
正在关闭注销,由后勤服务公司落实 |
13 |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镜湖宾馆 |
550 |
723 |
拟改制,由后勤服务公司落实 |
14 |
西南交通大学山通进口汽修厂 |
70 |
62 |
拟关闭注销,正在清产核资 |
15 |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山新技术开发公司 |
30 |
-10.3 |
拟改制,由峨眉校区落实 |
16 |
西南交通大学扬华技术开发公司 |
75 |
38.1 |
拟改制,因涉及法律纠纷未启动 |
17 |
西南交通大学拓普科技开发公司 |
50 |
48.6 |
正在改制,方案研讨中 |
第二部分 近年来产业取得的成绩与发挥的作用
一、多种手段结合运用,强化对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完成对学校的目标任务
目前,集团公司对外投资总额为19375万元,其中2004年后新增投资15家,新增投资额12148.75万元。到2010年末,集团公司的净资产为13835万元,合并报表后归并于集团公司的股东权益为21373万元。
按照学校对校办企业下达的目标任务,每年完成目标上缴,有的年度甚至超额完成。2003年及以前11个年度总共完成学校目标8481.6万元,2004年至2009年总共完成学校目标4904.6万元,全部共计13386.2万元。
2004年成立集团公司时,优良及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占31%,高风险资产占30%,不良资产及呆坏账占39%。经过近几年的经营盘活,集团公司优良及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已经达到74%。
二、承担学校任务,服务学校发展
科技产业集团以高度的责任心牢记使命,勇于承担学校交办的任务,利用集团公司的平台参与解决一些瓶颈问题,服务学校发展大局。
1、承担政策性任务,建立通道与平台
★ 着眼学校战略布局,通过调查研究,积极建议学校布局北京,成立北京研究院。由集团公司出资在北京注册成立北京西南交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北京研究院的运作平台。
★ 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完成成都轨道交通研究院(事业法人)的注册工作,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建设提供合作平台。
★ 由集团公司出资与唐山市政府合作成立唐山研究院(事业法人),作为学校在唐山市办学合作的平台。
★ 配合学校常州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研究院建设工作,完成企业平台“常州市金路轨道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组建工作,使常州研究院的运作与市场实现有效对接。
★ 根据科技部对工程技术中心应具备独立企业法人实体运作,以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要求。为加速推进我校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由集团公司出资300万元组建了成都国佳电气工程有限公司。集团公司将把相关企业整合进入这一平台,使相关企业对学校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形成强力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企业依托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快速发展提供机遇。
★ 坚持不懈地推进和落实新校区教职工住宅建设工作,在学校的部署下组建了专门公司——安嘉置业和嘉汇置业公司,推进住房建设,目前进展顺利有望在2013年前全部交房,彻底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成立项目公司——交大鸿森园林公司,进行树苗栽种和绿化建设,为学校实现对新校区东门外200百余亩土地的有效控制和开发提供了平台。
2、承担产业口事业编制人员的管理,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对部分返还工资有实际困难的人员和企业设法筹资垫缴。
3、完成青城山磁浮试验线的整改和联调运行工作,为项目验收创造条件,之后又与都江堰市政府商妥补偿土地及迁建费。
4、完成“交大许继”公司股本结构调整,夯实了学校在该公司20.09% 的股权,使学校在该公司的无形资产出资748.5万元得到落实。
5、代管学校直接出资的中铁二局(600528)、四方股份(601126)、开滦股份(600997)、交大许继公司等企业,每年派员参加股东会,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依法完成学校所持大连机车、中铁十四局股份、四川制动股份的股权转让工作,既保持了学校与相关单位的良好关系,又使学校的国有资产得到增值。
6、协助学校完成交大路拓宽改造的拆迁补偿工作,积极推进交大片区旧城改造前期研究、合作商遴选等工作。
三、推进对企业的分类管理和规范运行
强化科学管理,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行企业分类管理,努力提升效益和资产优良率。
1、企业分类管理
根据我校校办产业的实际情况,考虑企业的行业特征、自身条件、发展方向、市场环境、资源状况等多种因素进行分类管理。对主业突出、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放手发展,搏击市场,促使其做大做强。交大房产、运达创新、永达股份、交大光芒、交大许继、艾格机电等企业的产值规模大幅度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势明显,有的已在推进上市工作,企业整体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对有一定基础、发展势头好的企业,积极创造条件,从资源、人员、资金、市场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使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对提升学校服务能力、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企业给予扶持,如建筑勘察设计院、检测公司、监理公司等;对条件较差、问题较多,需要规范的一部分企业从基础抓起,进行清理整顿,使其合规、合法运作,对于风险高、效益差、干扰大、问题多的企业,采取关闭、停业和转让退出。
2、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先后制定和颁布十多个文件,对校产管理、企业经营、干部任用等进行规范,使管人、管事、管资产逐步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主要文件有:
《西南交通大学全民所有制企业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西南交通大学产业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西南交通大学科技产业集团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管理规定》、《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借款管理办法(试行)》、《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为被投资企业提供担保的管理办法(试行)》、《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国有资产保值考核暂行办法》、《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工作暂行办法》、《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内部机构设置及高级管理人员聘任及管理办法》、《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委派股权代表及推荐董事、监事的暂行办法》、《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监事会工作暂行办法》、《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投资企业监督管理办法》、《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等。
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不断树立校产企业依法、依规办事的意识,也为考核、考评工作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各级代理人(推荐和委派的董事、监事及财务负责人等)选拔任用、企业的运营管理及监督审计等方面更加规范,并通过落实目标责任制和尽职考核,进一步规范了公司运作,使公司在法人治理构架得以良好运行。
四、积极践行产业发展的“剧场模式”,着力产学研互动平台建设,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
交大产业始终坚持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构建面向校内和社会的双向服务平台,积极制定战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中找准自己的着力点并发挥独特作用,进而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使科技产业的发展适应并服务于学校的整体战略。
在全国高校率先提出并积极践行我校产业发展的“剧场模式”,搭建产学研互动“剧场”。着力打造产学研平台型公司,搭建服务社会的大舞台。大力推动兴办与学科或学院对接的学科型公司,形成“双翼”,协同发展。学科型公司充分发挥优势,以企业平台延续并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强化学科成果的产业化开发,直接与市场对接,服务经济建设。
校产企业已经成为承接学校原始创新,加速实现学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主力军;通过这些举措,既推动了学校企业与学校院系、学科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同时也增强了学校的影响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企业共有十多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或得到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金”、国家“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资金”等支持;以企业为平台进行的技术研发、新产品研制工作持续推进,骨干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额达到每年2000万元以上;校产系统共转化科技成果39项,产生经济效益(利润)近3亿元,正在转化的还有14项,拟转化的还有10余项。
第三部分:产业发展的目标、举措和主要问题
一、总体发展目标
★ 形成适合校办产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建立激励全校师生进行科技创新、创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实现产、学、研、用的密切结合及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运用产业平台、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国家各类支持基金(资金)的申报、建设工作,努力打造有利于学科型公司不断诞生、发展的环境,形成以我校学科为支撑的产业群和产业链,重点整合发展土木、电气、材料领域的企业集团,建成国家级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培育和推动优势企业上市,保证学校经营性资产的良好运营和保值增值,增强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在未来几年使我校校办产业的年产值稳定在二十亿元人民币以上。
★充分发挥集团公司作为学校全资企业法人、经营性资产中枢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项目和资源,发展对外服务,做大做强,树立品牌,使之成为学校服务社会的可靠力量和生力军。
二、推进产业发展的几项举措
1、打造土木、电气集团
研究和推进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型企业集团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形成“拳头”与“龙头”,协调配合,差异发展,做大做强,培育上市。
★ 积极支持深圳永达股份及成都运达轨道上市;
★ 搭建与我校的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技术研究中心配套运作的企业平台—成都国佳电气有限公司,加快交大许继、交大光芒、运达创新的划转进程,打造电气集团,树品牌、强效益、奔上市。
★ 整合与土木学科相关的企业,打造土木集团。土木学科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依托土木相关学科领域成立的工程开发与技术服务类企业有十余家,基本形成了从规划、勘察、设计到施工、监理、咨询的产业链。然而,企业独立运作,业务单一,缺乏战略设计与总体布局,不利于资源共享、做大做强和形成综合竞争力。为此,我们正在对相关企业进行梳理和重新构架,先期组建相关企业的联合体—交大土木集团,强化彼此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待条件成熟时再行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土木企业集团公司。
2、大力发展学科型公司
学科型公司是整合学校多方资源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产、学、研的密切结合,既推动了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又促进了学科建设。通过合理的股权结构,使学校、单位及个人的利益有了法律保障,可以充分调动院系所、课题组及个人的积极性。目前,科技产业集团正加大力度整合利用学校与社会有关资源与条件,与相关学科,特别是优势、特色学科深度对接,积极创办一些新的学科型公司。
3、强化对所投资企业的管理,规范运作
★ 以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为契机,进一步做实、做细对参控股企业的监管,确保国有资本的投资收益,以制度规范行为,制定有关实施细则。
★ 继续推进企业的分类管理,形成股权投资与撤出的动态机制。
★ 全面推进企业预算管理,有效控制成本支出,落实经营目标责任。
★ 继续推进内部审计,三年一轮。
★ 加强对企业重大经营及投资行为的监控,防范经营与投资风险。
★ 落实集团派出董事、监事、财务负责人的责任,加强管理和考核,切实履责。
★ 强化投资企业对股东的回报意识,企业管理层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确保国有股权的投资收益,完成对学校的上缴目标;
★研究制定企业经理人任职资格、选拔任用制度,加强培训与考核,优胜劣汰。
三、近期产业的几项重要工作
1、形成“一个源头”
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强化产业集团公司作为学校经营性资产投资管理唯一平台的核心作用,推进和完善学校各类经营性资产向产业集团公司的划转,形成“一个源头”,理顺资产关系,为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管理创造基础条件。
目前尚未划转的公司经营性资产有:学校在科技园管理公司90.09%的股权、学校在交大许继公司14.72%的股权等。
2、规划建设科技产业大厦
借助今年成都市启动的交大路拓宽、周边环境整治以及旧城改造的契机,调整学校产业布局,围绕“环交大智慧产业城”的规划与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科技产业园区,凸显高校文化特色。
集中力量加快建设科技产业大厦建设(建筑总面积约3-5万平米),彻底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场地问题,形成交大企业总部和聚集效应,发展设计、咨询、出版、创意、法律等高端服务与创意产业,打造交大西门片区创业、产业一条街。
3、牵头实施犀浦校区周边开发
面向社会的经营性、服务性项目逐步向集团公司汇集,特别是学校犀浦校区的周边开发,学习借鉴省内外兄弟院校的做法,集中委托、统筹规划、导向发展,避免多头为政,监管失控,造成新的遗留问题。
目前,集团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犀浦校区学术交流中心及校门前区的合作、开发及建设工作。
4、研究制定学校管理产业的新模式
调整和完善校办产业目标管理方式,由行政指令型过渡到投资回报型。尊重市场规律,适应企业发展,形成学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最终实现学校资产的增值保值和更好回报。
四、产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风险与困难
1、历史遗留问题的彻底解决难度极大。有的企业由于债务、欠税、原始凭据丢失等多种原因,面临补税、罚款、破产等不利局面,甚至导致群体不稳定因素,产业规范化工作进入最为艰难的阶段。
2、集团公司现金流不足,资金实力差,可运用的融资手段不多,从而严重制约了服务能力和发展势头。
3、产业人员管理仍存不合理、不稳定因素。没有完全按照“老人老办法”的原则理顺关系,遗留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对产业工作的学校人员造成更大伤害,也会影响广大教职员工进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积极性。少量关停企业中学校事业编制人员在企业关闭后,失去工作岗位,困难企业中部分人员的待遇偏低或无收入,生活困难。